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STL中的序列容器和容器适配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STL中的关联容器(最后四个在概念上应该不是关联容器,但是因为和前面的容器联系太紧密,统一放在这里讲解),主要内容包括:
- std::set
- std::map
- std::multi_map
- std::multi_set
- std::unordered_map
- std::unordered_set
- std::unordered_multimap
- std::unordered_multiset
std::set
通常提到关联容器,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std::map
,这里先讲解std::set
是避免出现关联数组
和关联容器
概念上的混淆。前者是数据结构中的概念,而后则是C++中特有的概念。
什么关联容器
关联容器这个概念,在C++里面是一个Concept(关于concept的讨论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讲解,这里不再赘述),它的基本定义如下:
An AssociativeContainer is an ordered Container that provides fast lookup of objects based on keys.
翻译成中文,大概是说关联容器是提供了基于key的快速查找功能的有序容器。它实际上是 Container 这个 Concept 的 Refinement。
Refinement
Refinement 在泛型编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和 Concept 的关系类似于OO世界中父子继承关系。我们知道 Concept 表示的不是一个类型而是一个类型集合,所以 Refinement 表示的其实也是一个类型集合,这些类型比 Concept 中的定义的类型要有更多的约束和特性(约束和特性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你约束的越是严格,你能够使用的特性越多,但是你能使用的场景越少,比如 Java 中 Object 类哪儿都能用,又哪儿都用不了)。
有序
在数学概念上,集合表示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它有三个特性: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
个人认为,C++世界里面的std::set
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集合,因为它不符合无序的特性(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无序表示任何顺序都可以,有序也属于无序的一种状态)。
Key 值的只读属性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因为关联容器使用key值排序,你不能修改key值,否则你会破坏关联容器的内部结构(虽然有些情况下更改key值在逻辑上是合理并且合法的【1】)。在C++11之后,关联容器返回的迭代器,key都默认是const。如果你需要更改key的值,最好的方式是先删除,再插入(有move的存在,这一步的开销相对小一些)。
互异
互异是指集合内部的任意两个元素都不相同,这一点在std::set
中满足,但是在std::multi_set
中并不满足。
std::set
元素的互异在编程中有一个非常大的作用是去重,当然你也可以使用sort+unique的方式来处理去重,但是std::set
的方式在逻辑上更具有表达力。
成员方法
std::set
中的很多成员和std::map
类似,只不过它们的value_type
不一样,std::set<std::string>
的value_type
是std::string
,而std::map<int, std::string>
的value_type
是std::pair<const int, std::string>
。因此这一小节不介绍相关的成员函数,你可以查看std::map
的相关成员函数的介绍,然后对照std::set
的文档来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std::map
std::map
可能是C++世界使用得最广泛的关联容器,它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的一种关联容器,可以用于充当关联数组。
关联数组
在数据结构的范畴里面,map又被称为关联数组。一个普通的数组,可以使用int(严格来说应该是size_t)做为下标来访问数组内部的元素,关联数组则可以使用任意类型做为下标来存取数组内部的数组。当然这里说的数组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关联数组的实现物理上的实现通常是树或者哈希表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关联数组和关联容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联容器强调的是提供快速访问的有序容器,这个概念只存在于C++中;而关联数组强调的是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并通过key来快速访问数据,这个概念是传统数据结构中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对应不同的类型,比如Java的map,Python的dict。关联容器不一定是关联数组,比如set;关联数组也不一定是关联容器,比如unordered_map。
红黑树
map和set的实现通常是一个颗红黑树,红黑树是一种平衡二叉排序树。它的节点要么是黑要么是红,但是如果节点是红,它的两个子节点一定是黑,而且任意节点到叶子节点的任意路径中的黑色节点一样多。这个特性可以保证树的两个分支深度最多只会出现2:1的关系(全黑和红黑相间),所以它基本平衡,它不完美,没有AVL好看,但是它的实现比较简单,出现不平衡的时候,调整比较简单,所以在实际运用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比如Linux内核的进程调度用的就是红黑树)。
数据的添加
往map里面添加数据有三种方式:operator[],insert,emplace。效率上来说,通常后面的效率会高于前面的效率。emplace和insert的区别我们在C++轮子 —— STL 序列容器一文中有提到过,这里不再重复解释。
理论上来说,operator[]实际上是数据访问的方式,但是因为它返回的是引用,所以可以直接用于改变元素的值。如果 key 不存在,operator[]会先调用mapped_type
的默认构造创建一个空的对象(如果你确保数据存在,可以考虑使用std::map::at,如果key不存在它会抛异常)。比如一个统计单词出现次数的程序可以这样写:
1 | std::map<std::string, std::size_t> words; |
上面这段代码之所以能够成功运行,是因为如果单词第一次出现,words[word]会使用std::size_t
的默认构造(std::size_t())创建一个新的元素并返回,这样一来新的单词出现次数可以做正确的累加。
同样因为这个特性你不应该使用operator[]来判断数据是否存在,下面是一个错误的示范。
1 | if (words["word_not_exist"]) { |
因为如果元素不存在,它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如果你只是想判断元素是否存在,这种行为通常都不是你想要的。
你实际上需要的是功能是Contains
,正确的写法是使用std::map::find
函数(或者std::map::lower_bound
):
1 | auto iter = words.find("word_not_exist"); |
operator[]在mapped_type
是一个比较重的类型的时候,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开销。因为它会县构建一个空的对象,随后又被特换掉,比如你有一个map用于映射人名和职位名称。
1 | std::map<std::string, std::string> employee; |
这个地方先用”bob”构造了std::string
,然后用这个值作为key创建了一个空字符串作为value,然后返回这个vlaue的引用,最后调用这个value的operator=完成赋值。实际上中间的空的字符串完全可以不需要构造,想要去掉这个不必要的开销,我们可以直接调用insert
方法来插入数据。
1 | employee.insert(std::make_pair("bob", "software enginer")); |
需要注意的是map的value_type
是std::pair<const std::string, std::string>
而不是std::string
. 如果你不想构建这个pair
,你可以使用emplace
。
1 | employee.emplace("bob", "software enginer"); |
find
前面在谈到Contains
的时候我们有提到,std::map::find
,之所以单独提到它是因为序列容器的查找通常使用的都是算法:std::find
,而关联容器通常都提供find
成员,你当然也可以用std::find
,但是它的复杂度是O(N),而find
成员的复杂度是O(logn)。通常如果一个容器提供了某个算法的同名成员函数,你都应该应该优先使用成员函数,因为它们的效率更高,或者无法使用算法实现(比如 std::map::count
,std::list::erase
等)。当然换句话说,如果你找不到某个你想要的成员函数的时候,你可以去算法库里面找找。
lower_bound,upper_bound,equal_range
关联容器的核心特点是元素有序,所以可以快速的查找数据。它不仅可以查找数据是否存在,它还可以用于查找给定元素的上下界区间。你可以使用lower_bound
函数查找到给定元素的下界,也就是容器中第一个不小于【2】指定元素的位置;同样你可以使用upper_bound
来找出到给定元素的上界,也就是容器中第一个大于给定元素的位置;而equan_range
可以用于返回前两者构成的区间。
定义上可能比较绕,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1 | const std::map<uint32_t, uint32_t> kBitratesOfResolution = { |
如果你在你的程序中需要查找最吻合的某个值(比如上面例子中的找到给定分辨率最合适的比特率),你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这几个函数,它们可以在logn之内找到给定的位置。如果你使用的是std::vector
,你可以考虑使用sort + binary_search
来实现这个功能(如果真的极度在乎性能,而且你的元素不太会变动,你可以考虑用一个排序数组来替代std::map
)。
equal_range
对于std::map
来说感觉没太大的作用,但是对于std::multi_map
来说比较实用。
std::multi_set 和 std::multi_map
std::multi_set
和std::multi_map
在接口和实现结构上和std::set
和std::map
是一样的,只不过在multi_xxx版本支持key值可以重复,这里不再重复介绍。key值重复对类似于字典这种功能比较有用(一个字可以有多个解释)。
std::unordered_map、std::unordered_set、std::unordered_multimap、std::unordered_multiset
这四个容器在功能上和std::map
、std::set
类似,但是通常都使用哈希表来实现的,这四个容器是在C++11中才加入到标准库中的,但是实际上在早加入标准之前在很多STL的实现中就默认带了类似功能的容器(比如SGI的版本),它们通常的命名是hash_map
和hash_set
。为了避免和之前的内容产生冲突,这四个个容器在加入标准库的过程中被命名为以unordered_
开头。
这几个容器在接口和内部结构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下面的讲解以std::unordered_map
为例,其他几个大家可以对照文档理解。
无序关联容器
这几个容器正如名字上显示的那样是无序的,所以他们不是关联容器,他们在容器分类上被称为无序关联容器(这个名字有点像西红柿炒鸡蛋不放蛋)。下面是 UnorderedAssosiativeContainer 的简明定义。
Unordered associative containers are Containers that provide fast lookup of objects based on keys. Worst case complexity is linear but on average much faster for most of the operations.
哈希表
《程序设计实践》一书中提到四个最常用的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树、哈希表。在STL中分别对应std::vector
,std::list
,std::map
,std::unordered_map
。标准虽然不规定std::unordered_map
的实现方式,但是通常的实现都是哈希表。
一个哈希表的典型结构如下图:
1 | table |
一个元素,通过一个 hash 函数,映射到哈希表的一个bucket(也有人称之为slot)中。理想情况下,对于哈希表的基本操作都可以在常量时间内完成。所以在查找元素方面,hash表的效率是最高的(序列容器是O(N),关联容器是O(logn))。
哈希冲突
和红黑树不同的是,哈希表的时间复杂度是一种概率论上的值(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算法导论》一书),实际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还要看元素在哈希表中是分布情况。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元素和bucket之间,不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有这种关系,我们直接使用数组就可以了,不用使用哈希表。我们给定一个哈希函数,随着元素的增多一定会产生哈希冲突,解决哈希冲突的方式比较多,STL中通常使用外链的方式,把所有哈希值相同的元素通过一个单链表串起来。哈希冲突越严重,哈希表的效率就越低。假如我们给出下面这样一个哈希函数:
1 | std::size_t hash_fun(int a) { |
那么所有的元素都会被放到第一个bucket的外链中,这样一来哈希表也就退化成了一个单链表链表,它的操作是非常低效的。所以哈希表的效率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好的哈希函数(如何选择好的哈希函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大量的算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算法导论》)。
哈希函数
std::unordered_map
的原型如下:
1 | template< |
可以看出,默认情况下它使用std::hash
计算哈希值。但是std::hash
实际上是一个函数,而是仿函数(重载了函数调用操作符的类),它的原型如下:
1 | template< class Key > |
注意这个模板本身没有定义,它只有声明,因为没有任何一个默认实现是适合所有类型的。标准库为内置类型定义了这个模板的特化:
1 | template<> struct hash<bool>; |
也就是说,使用上面这些类型作为std::unordered_map
的key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其他类型会导致编译错误,因为找不到std::hash
的实现。假如我们想要使用我们自己定义的类型作为key,那么我们要实现自己的std::hash
的特化。
1 | struct Name { |
特化在泛型中的地位,类似于虚函数在OO中的地位,一个对应静多态,一个对应动多态。你也可以直接实现另一个仿函数,作为std::unordered_map
的参数传入进去。
1 | // custom hash can be a standalone function object: |
哈希函数的实现有下面两个细节需要注意:
实现
operator==
,哈希表要求两个相等的元素,哈希值必须一致,通常实现了函数函数的同时也会实现判等操作符。哈希函数的实现可以借助
boost::hash_combine
来完成,具体参考 boost::hash 库。
装载因子
哈希表是一种典型的用空间换时间的数据结构,我们说哈希表的效率关键在于哈希函数取得的散列效果(所以哈希表又被称为散列表),哈希值越是分散,哈希表的效率越高。哈希函数的散列效果则和装载因子相关。
所谓装载因子是指:size()
/bucket_size()
,可以看出装载因子越高(在Java的哈希表实现中,这个值默认为 0.75,C++标准并不规定这个值,目前libstdc++和libcxx的实现都使用的是1.0),哈希冲突的概率越大,装载因子越低,哈希冲突的概率越小,但是浪费的空间也越多。
你可以通过std::unordered_map::load_factor
获取目前的装载因子,通过std::unordered_map::max_load_factor
来获取或者设置装载因子。随着元素的增加,load_factor 会不断接近 max_load_factor,当它超过这个后者的时候,std::unordered_map
会自动调整内部bucket的数量,并重新做散列,以降低load_factor,保证效率。如果你的空间足够的多可以考虑增大max_load_factor来提高效率。
当然这个自动重散列的过程和std::vector
的自动扩充空间一样,会导致数据的拷贝,效率上比较低。对于std::vector
如果你知道你的数据有多少,你可以通过 reserve
来预留空间,对于 unordered_map 来说,你可以使用 reserve
和 rehash
两个函数来完成这件事情。这两个函数的关系在于前者接收的是元素个数,后者接收的bucket的个数。假如你预计你有 100 个元素,你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预留空间。
1 | reserve(100); |
bucket
std::unordered_map
中其实还存在一系列用于处理 bucket 的接口,我平时没有用过,并不太清楚他们的使用场景,但是他们对于打印哈希表的内部结构比较有用
【1】 《Effctive STL》中有提到,如果key是对象,你只是使用这个对象中的某个成员变量当成实际的key,更改其他成员是合法的。但是个人还是不建议这么使用。
【2】上面的表述中都只是用了不小于、大于这种说法,并没有等于不等于这种说法,因为map只要求元素提供operator<,不要求提供operator==。判断元素是否相等实际上是通过:!(a < b || b < a)
这样的判断来实现的,它和 operator== 并不完全等价。